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85 (70)

大鸨人工养殖技术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1
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并且容易受惊,外来干扰、环境不适等都会对大鸨的成功交配、受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其繁殖效果。大鸨的应激反应相当强烈,有时候是致命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给大鸨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配合科学的饲料是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大鸨雏鸟出雏后很难饲喂成功,常常是在雏鸟1~15日龄时死亡率较高。笔者通过17 a(1992~2009年)的饲养繁殖,从大鸨育雏期、育成期和繁殖期的饲料配制、孵化、育雏期温湿度控制以及孵化期凉卵时间等方面探讨提高大鸨成活率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得出孵化温度早 ...
姚静   +4 more
doaj  

褐马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6
作者在1992—1994年对褐乌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的人工孵化和育雏进行观察研究,其中褐马鸡成乌6组14只、卵298枚、雏鸟56只。结果表明:褐马鸡的受精率平均为68.50%。卵的大小为58.39(49.30—63.70)×42.77(34.10—48.40)mm;卵重为58.00(4.30—67.00)g;卵型指数为1.344(1.153—1.612);重量系数为0.545(0.436—0.643);出雏率平均为73.45%,孵化期平均为27.8(26.0—28.8 ...
谭玉洁, 张文元, 张春颖
doaj  

雉鸡的人工繁殖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4
雉鸡(Phasianus col hicus)属鸡形目、雉科、雉属。通称环颈雉鸡或野鸡(以下称雉鸡)。我国分布有十九个亚种,而我省分布种为东北亚种(P.C.Fallasi)。欧美各国及日本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引种驯化雉鸡并获得成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普遍建有不同类型的雉鸡狩猎场,年繁殖量达几十万乃至数百万之多。我们自1980年底开始研究雉鸡人工繁殖技术,到1983年末共驯养1368只。推广种卵50枚、种雏100只,种雉216只,实验用雉97只,释放132只。在研究饲养管理、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的同时 ...
洪运太   +6 more
doaj  

丹顶鹤、白枕鹤和蓑羽鹤雏鸟体温的调节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7
1998年4~8月对哈尔滨动物园人工繁殖的丹顶鹤、白枕鹤和蓑羽鹤雏鸟的体温进行了连续测量。1~11日龄,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枕鹤—蓑羽鹤—丹顶鹤。12~16日龄,其顺序变为:蓑羽鹤—白枕鹤—丹顶鹤。17日龄后,丹顶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跃居首位,其他2种鹤的雏鸟体温调节能力基本相同。丹顶鹤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全建立的时间为20日龄,比另2种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善的时间均提前。当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机能发育完善之后,不再依赖于外界环境温度 ...
于学伟, 孙伟东, 田秀华
doaj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pediatric palliative care]. [PDF]

open access: yes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 2020
Xiang ST, Lin GY, Li X, Lu Q.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现国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2
位于乌苏里江畔的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对野生动物日常监测中,惊喜地发现了一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鸟巢,并且2只成鸟成功繁殖了4只幼雏。东方白鹳这一珍惜鸟类在这一地区出现并成功繁育,尚属首次。东方白鹳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数量稀少,目前中国野生数量不足3 000只 ...
杨礼平, 王庆臣, 郑晓兵
doaj  

国际鹤类基金会的科学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6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巴拉布市附近,建于1973年。我们应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博士的邀请,于1985年4月24日至6月11日到基金会考察学习。基金会占地面积150英亩,现有两处饲养场和一处育雏场,均供鹤类科学研究用。共饲养11种鹤类,近百只。其中世界濒危鹤类有美洲鹤(Grus american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肉垂鹤 ...
程彩云
doaj  

笼养东方白鹳在内蒙古通辽市繁殖成功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9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通辽西拉木伦公园1986年饲养2只雌雄东方白鹳,1996年第1次产卵,经孵化成活1只小鹳,后因多种原因夭折.199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雌鹳产卵2枚,孵化出雏2只,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现在2只幼鹳生长发育正常.据了解,白鹳在笼养的环境里繁殖成功尚不多见,对研究东方白鹳在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李吉人
doaj  

饲养条件下丹顶鹤的繁殖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5
目前有关人工饲养丹顶鹤的繁殖生态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丹顶鹤孵化期、育雏期仍继续产卵,以及一年孵化二巢等,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六年来我园饲养的三对丹顶鹤繁殖情况总结报道如下。饲养概况我园饲养的三对丹顶鹤(下称 A、B、C 对),其中两对来自哈尔滨,一对来自齐齐哈尔。A、B 对分别独笼饲养,C 对鹤与狮头鹅等饲养在一个笼内 ...
李肖五, 张玉珠
doaj  

一例朱鹮雏鸟皮下气肿的诊治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2
动物皮下气肿成因复杂,鸟类(禽类)的皮下气肿常见于体内气囊破裂所致。德清县珍稀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12年首次出现了1例人工饲养的朱鹮雏鸟在15日龄时发生皮下气肿。该气肿位于右侧大腿处,内部充气,气泡内未见其他病变。根据其临床症状,推测可能是由于患雏与其他雏鸟嬉戏打斗过度的充气,或受到撞击等原因使气囊破裂。诊断为右侧腹或后胸气囊破裂,引发皮下气肿。鉴于临床上穿刺排气效果不显著,以及开创排气易引起细菌感染等因素,本病例采用了自然恢复的治疗方式,将患雏转入安静环境,避免外界干扰,加强防护,减少剧烈运动 ...
葛云法   +6 more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