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31 to 40 of about 1,255 (152)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等对缺血性脑卒中先证者及其一、二级亲属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遗传因素有关。
王尚武
doaj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脑血管病CDSS后(2021年1—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脑血管病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
ZHANG Xinmiao1,2, XU Man2, DING Lingling1,2, JING Jing1,2, GONG Xiping1, DONG Kehui1, ZHAO Xingquan1,2, WANG Yongjun1,2,3, LI Zixiao1,2,3,4
doaj +1 more source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质核坏死或破裂纤维帽等)进行清晰的观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率。本文通过介绍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颅颈动脉夹层以及其他特殊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阐述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防治的重要意义。 Abstract:
杨金波1,张聪2 (YANG Jinbo1, ZHANG Cong2 )
doaj +1 more source
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影像学评估 Imaging Evaluation of Post-stroke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摘要】 出血转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考虑卒中急性期血流再灌注、避免血管再闭塞的同时,关注出血转化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提高卒中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颅脑CT、CTA、MRI、DWI、SWI及灌注成像等多种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可快速获取有关卒中性质、核心梗死灶体积、病灶及周围血流灌注状态、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血管管壁通透性等相关信息,以预测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措施的选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Abstract】 Hemorrhagic
李文君,刘俊艳
doaj +1 more source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据首位。氧气和营养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神经元的严重丧失,并导致中风患者脑功能的缺陷。开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挑战。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谷胱甘肽前体物质,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及一些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NAC可以有效地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损伤。本文从抗氧化、抑制炎症、保护脑神经和线粒体功能、稳定动脉斑块及溶栓功能等多方面阐述NAC在CIS中的作用机制 ...
杨晨, 万文辉
doaj
摘要: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管再通,术后短期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本文以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性卒中患者为例,介绍其机械取栓后卒中复发并再次取栓的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栓塞的特点,总结此类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卒中复发的预防措施。 Abstract ...
张海兵,夏卫东,王奉淼,李文帅,李庆民,张信芳,张全忠(ZHANG Haibing, XIA Weidong, WANG Fengmiao, LI Wenshuai, LI Qingmin, ZHANG Xinfang, ZHANG Quanzhong)
doaj +1 more source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是肿瘤患者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表现为多部位血栓形成和多发性脑梗死,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本文对肿瘤直接作用、高凝状态、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肿瘤相关检查或治疗等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制订个体化抗癌和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Abstract: 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 (CAIS) is a common and complex complication in tumor patients ...
王舒泓,徐炳东,林英泽,杨丹萍,张玉生(WANG Shuhong, XU Bingdong, LIN Yingze, YANG Danping, ZHANG Yusheng )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评估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 schemic a ttack,TIA)患者二级预防 药物依从性的现状。 方法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Ⅱ)2012年6月-2013年1月连续 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的住院患者25 01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及用药信息等资料, 统计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药物依从性。按照随访12个月时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分 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 ...
陈艳雪,姜悦,李子孝,潘岳松,冀瑞俊,王伊龙,王拥军,王晨
doaj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