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 to 30 of about 1,190 (149)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 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 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 认识,更好地改进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疗。 Abstract: Bleeding transformation, especially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s an uncommon but ...
梁志刚,杨绍婉,于国平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中miR-491-5p、miR-21-5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2例AIS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静脉溶栓后24 h内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出血转化组(66例)和非出血转化组(246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miR-491-5p、miR-21-5p表达水平 ...
王笑寒1,潘燕1,张小林1,刘坦2 (WANG Xiaohan1, PAN Yan1, ZHANG Xiaolin1, LIU Tan2 )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观察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9月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有无接受 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溶栓后24 h和7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
于若梅, 曹谡涵, 毛保义, 杨西, 陶梦醒, 孙晓培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或TIA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脑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探索影响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ese Stroke Center Alliance,CSCA)2016年1月—2020年12月登记的被初步诊断为AIS或TIA且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4 654例,平均年龄为(65.55±12.14)岁,其中,男性患者48 493例(64 ...
陈慧, 陈思玎, 朱之恺, 俞蔚然, 姜勇, 王拥军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与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静脉溶栓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研究数据(包括空腹血糖等)。研究结局设定为出院时功能结局良好,即mRS评分0~1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空腹血糖与功能结局的关联性。 结果 共入组20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21±11.67)岁,其中153例(74.63%)患者为男性 ...
丁则昱1,李光硕1,赵性泉1,2 (DING Zeyu1, LI Guangshuo1, ZHAO Xingquan1,2 )
doaj +1 more source
摘 要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n =25 , 链激酶150 万U/ 30 min)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的临床效果, 并与常规方法(n =25 , 链激酶150 万/ 60 min)作对照, 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 %和56 %, 两组比 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副作用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 .05 。结果显示, 链激酶加速静脉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增加血管再通率而不增加副作用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陈敏生 李燕萍 陆东风
doaj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yndrome,CWS)是一组罕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刻板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易进展成完全性卒中的特点。本研究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的CWS,该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仍反复发作刻板样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经评估风险后,静脉溶栓后24 h内予以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 d后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未再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静脉溶栓治疗后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时机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方案,仍需大规模数据进一步探讨。
郑剑华,崔燕玲,曹莹,戴建武 (ZHENG Jianhua, CUI Yanling, CAO Ying, DAI Jianwu)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关于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24 h内)与标准抗栓(24 h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 匹配对照和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0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 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
李欣,佟旭,李晶晶,裴洪菲,王拥军,王伊龙,郑华光,于萍,曹亦宾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恶性肿瘤并发 DVT 的认识。 方法: 分析 18 例恶性肿瘤并发 DVT 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栓形成的部位、原发肿瘤的类型、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恶性肿瘤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15 例 ( 15/18,占 83%) ,血管阻塞的程度平均为84%,原发肿瘤的第 1 位是肺癌,占 39%; 其次,是胃肠道癌,占 28%。 溶栓治疗后肿胀的肢体周径 仅比治疗前缩小平均为 1.
吴壮宏 王深明 吕伟明 常光其 林勇杰
doaj
目的: 寻找一种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方法: 将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 E1 与单用尿激酶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 方法血管再通率的变化。结果: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 E1 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结论: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 E1 是一种操作方便且有较高临床 应用价值的溶栓方法。
常光其 吴壮宏 林勇杰 詹世光 吕伟明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