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1,472 (169)
近年来,鸟类资源保护工作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特别对经济鸟类利用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也随之广泛、深入。为给榛鸡的人工驯化,饲养繁殖选择最佳管理温度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研究榛鸡恒温机制建立过程具有生产实践和理论意义。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是在榛鸡幼鸟育雏室进行。取自人工孵化的同批榛鸡幼鸟10只。环境温度、饲养、饲料完全相同。育雏器、育雏室温度人工控制。
鲍增范
doaj
圈养条件下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的繁殖率和幼崽存活率均较低,由于该物种食性特化,且缺乏行为习性和繁殖特性的研究,其人工育幼工作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22年3月8日,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接收一只约1月龄的中华穿山甲幼崽,对其开展人工育幼尝试并获得成功。对此次人工育幼的代乳配方、饲喂方案、环境控制及日常管理进行总结分析,给出中华穿山甲幼崽人工育幼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其人工繁育及幼崽救护工作提供参考。
许学林+8 more
doaj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李洪文+3 more
doaj
对大连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北极熊的饲养管理、发情交配、繁殖及幼仔人工育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北极熊在动物园的饲养与繁殖,尤其在人工育幼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希望对北极熊的圈养繁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毕延台, 于淼, 姚琳, 韩晶晶
doaj
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是一种饲养难、繁殖难的灵长类动物。昆明动物园自70年代开始引种饲养,经过20多年,已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1995年8月首次繁殖时,因母猿哺育幼仔能力差,幼仔出生不足1小时即遭遗弃,经人工哺育未能成功,一周后死亡。1996年10月23日,另一母猿(约14岁)产下一幼仔(呼名“贝贝”),产后不到1小时,也将幼仔遗弃,幼仔经完全人工哺育成活,至今已两岁半。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潘阳, 杨梅, 陈越, 肖焰, 郝聪
doaj
以广州动物园和广州鹦鹉研究中心饲养的3对小金刚鹦鹉及其于2008~2013年间产下的72枚卵和孵化出的3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小金刚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化、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资料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金刚鹦鹉自然孵化的时间为28~30 d,种类丰富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小金刚鹦鹉的繁殖; 繁殖巢箱的设计与挂置应满足亲鸟的繁殖需求,人工孵育可以提高小金刚鹦鹉繁殖率和成活率 ...
陈 武 陈仕焯 冼木森 黄海英 彭健欢
doaj
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 papua)的自然分布区域为南极大陆及亚南极圈附近的海岛,近年来引进我国进行人工饲养和繁育。2018—2020年,对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场馆内自行繁育的巴布亚企鹅幼雏的观察发现,人工饲养环境下的巴布亚企鹅幼雏易感白肌病,该病通常为群体发病,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死率可达90%。根据病死企鹅的临床特征及剖检病理结果可诊断为白肌病,治疗性诊断结果证实,该病是由于维生素E缺乏所致。通过对亲鸟企鹅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待幼雏企鹅独立摄食后 ...
宋新然李艳秋白伟楚善合赵吉月王德众战立聪
doaj
对济南动物园笼养的1雄2雌东北虎2006和2007年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笼养东北虎的饲养环境、发情交配、妊娠分娩、自然育幼、人工育幼及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笼养东北虎的繁殖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手段和措施,对笼养的繁殖和育幼提供参考和借鉴。
郭爱霞+4 more
doaj
以40头斑海豹(雌兽21头,雄兽19头)为研究对象,从2006年开始进行斑海豹的人工繁育试验。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成功繁育了2头、7头和8头斑海豹,成活率分别为33.3%,70.0%和66.6%。同时,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斑海豹的繁殖条件、孕期管理、产前饲养和生产过程管理及幼海豹人工填食、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描述了斑海豹的不同时期的形态和行为变化,并介绍了斑海豹人工繁殖的优化条件。为提高斑海豹人工繁育成活率、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标准提供了基础资料。
韩家波+6 more
doaj
以江苏省淮安市樱花园(苏北野生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1对猞猁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日粮组成、饲养环境、日常管理、常见疫病防治及繁殖育幼情况的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猞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养、繁殖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朱正强, 王季彤, 严炳坤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