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1,836 (150)
华南虎是极度濒危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现有种群都在中国各地动物园的人工圈养之下,幼仔哺育也多采用人工手段介入,本研究对南昌动物园的雌虎"昌昌"自然分娩及育幼等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母性较强的情形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优先考虑以母乳喂养。母虎的产前行为大都是为分娩做准备,如整理产床、舔舐阴部,同时也表现出不安,如来回走动、调整姿态。产后的行为几乎完全是为了便于照顾幼虎,如哺乳、舔衔幼虎等,并且变得平静。虽然产后休息和睡眠行为较产前有增加,由产前53%增至62%,但显然母虎睡眠的深度不如产前 ...
刘道强, 吴志勇, 李静, 石玲
doaj +2 more sources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育雏首次获得成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1对笼养条件下东方白鹳繁殖期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的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环境安静的早晨和傍晚;亲鸟自然孵化时,每天凉卵次数、时间并不固定,根据外界气温而随时改变;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哺育、护理幼雏的责任,但2个亲鸟不同时喂食,以雌鸟为主;整个孵化期和育雏期亲鸟都有护巢、恋巢和补巢的行为,但补巢以雄鸟为主。
李君+5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2015~2016年的繁殖季,分别对婺源曹门小学、香港海洋公园、南昌动物园3地7个靛冠噪鹛巢的育幼行为进行观察,记录递食、看护、空巢、帮助、干扰等5种行为,进而推算各巢中每只雏鸟获得递食的频率,并根据成鸟育雏期和孵化期的采食量变化推算每只雏鸟的采食量。结果显示,3地7巢的各行为频率为:递食11.00~28.75次/h、看护8.25~48.00次/h、空巢0~30.25次/h、帮助1.25~32.50次/h、干扰0~6.75次/h; 3地7巢中平均每1只雏鸟获得递食的频率为4.99~14.50次/h ...
刘道强 温子正 傅咏芹 林剑声 吴志勇
doaj +1 more source
Study on activity rhythms and behavior time budgets of wild Red muntjac (Muntiacus vaginalis) in Fujian Wuy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using infrared camera trap [PDF]
自2016年1月1日~12月19日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赤麂进行监测,所有红外相机累计达到7985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赤麂的独立有效照片为757张(组),鉴定出844只(次)个体,对其性别、行为类型、活动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和汇总,分析赤麂的活动节律和行为时间分配,并初步探究幼麂的行为,研究结果如下: 赤麂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活动高峰呈双峰型,在早上6:00~8:00和傍晚18:00~19:00出现;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赤麂日活动强度模式相似,利用Mann ...
王海婴
core
2016年6~9月,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目标取样法(focal sampling)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内的雌雄1对白枕鹤的自然育幼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得出了繁殖期白枕鹤自然育幼的行为规律。结果为:觅食22.82%; 护理19.67%; 静栖13.32%; 游走19.72%; 眺望13.61%; 鸣叫6.53%; 打斗1.21%; 展翅2.61%; 护雏0.41%。在育幼期,雄鹤的鸣叫行为显著高于雌鹤,雌鹤的护理、静栖及护雏行为高于雄鹤; 雏鹤的静栖行为逐渐减少 ...
徐 婧 张小艳 张昕茹 何相宝 田秀华 李夏莎 张 宇
doaj
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3只雌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的分娩期行为被全程摄像监控。结果显示,华南虎在分娩期的行为有移动(15.5±1.34)%、警觉(20.6±2.35)%、休息(29.4±0.68)%、梳理(6.62±2.62)%、舔阴(8.13±2.36)%、育幼(17.68±1.63)%、排遗(0.96±0.22)%和分娩(1.11±0.22)%。分析发现,本次研究的3只雌虎的活动行为时间占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分娩时间不影响雌虎分娩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
马敬华 1 施伟斌 1 徐卫南 2 张先福 3 鲁庆斌 3
doaj
2015年10—11月及2016年5—6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济南动物园13只笼养黑叶猴进行日行为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济南动物园黑叶猴日行为中,休息、社会性行为、取食、运动和其他分别占总时间的60.41%、13.56%、13.12%、12.05%和0.86%。(2)黑叶猴成年与亚成年个体的运动和取食差异显著 ...
田明亮#郭爱霞#谢绪昌刘青薛媛
doaj
在2012~2013年2 a时间内,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饲养的1头成年雌性北极熊先后产下3胎共5只北极熊幼崽,均使用配方奶粉进行人工哺育。对5只幼崽3月龄内的摄食量、体重、体温、呼吸频率以及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特征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5只幼崽食欲旺盛、体重增长较快、生理指标正常平稳。表明幼崽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良好,同时也表明人工哺育北极熊幼崽的方式是可行的。在北极熊幼崽的人工哺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日后北极熊的人工繁育以及了解北极熊幼崽的生长发育情况提供了参考。
谭广元 罗 清 宋智修 阎宝成
doaj
为了研究圈养丹顶鹤幼鸟的行为发育规律,为今后的丹顶鹤保护以及再引入工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2011年6~9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对6只笼养丹顶鹤幼鸟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圈养丹顶鹤幼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谱及其变化和日间行为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幼鸟的休息行为时间分配随着周龄的变化明显减少,游走、取食、理羽和警戒行为的时间分配随着周龄的变化有所增加,而玩耍行为的时间分配先逐渐增大然后减少并稳定。最后,圈养丹顶鹤幼鸟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分别为:游走14.83 ...
曹雨, 吴建平
doaj
上海野生动物园人工育幼的2只幼龄黑熊(Ursus thibetanus)在3周龄左右同时感染口腔念珠菌,通过敷涂碘甘油进行局部治疗,口服伊曲康唑后恢复正常。该病多见于幼龄动物,症状为口腔黏膜、咽、舌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作为致病原,常常引起机体全身反应,造成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在圈养环境中,白色念珠菌极易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通过诊断、用药和预防的经验,希望为黑熊的人工育幼提供相关技术指导。
毕靖征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