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1,836 (150)

动物行为 在同类的巢内排卵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0
人们从2300年前亚历士多德的著作中得知杜鹃的怪癖行为:“在比自己小的鸟的巢穴中产卵,不伏窝,不孵化,也不养育幼雏。”吉尔伯特·怀特把这种寄生行为看作是“母性情感的可怕暴行,”并仔细剖析了杜鹃,看看是否因其嗉囊位置过低而引起孵化时不舒服的感觉。结果发现杜鹃与那些自己孵化幼鸟的鸟类在结构上并无相异之处。怀特写道:我们仍未找到其中的原因。从达尔文起,自然学者们并不认为杜鹃的行为是难题,相反弄不明白的却是为什么不是更多的动物诱骗其他动物为自己养育后代,以致免除双亲在照料后代上所付出的代价。最近的观察显示 ...
于含玲
doaj  

笼养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初探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0
2015—2018年,在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对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404枚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只雌雉平均产卵数为15.53枚,平均卵重29.48 g,卵受精率均值83.41%,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均值82.49%,1龄幼雏的成活率均值83.47%。人工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孵化时间为24—25 d,白冠长尾雉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平均失重率为13.1%。白冠长尾雉幼雉破壳体重18.48—23.61 g,1—2日龄体重会有轻度下降(17.8—22 ...
姚艳   +6 more
doaj  

环尾狐猴在华南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2
以广州动物园人工饲养的10只环尾狐猴(雄性5只,雌性5只)为研究对象,根据广州地区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以400 m2草地作为饲养场地,配置栖枝、凉亭和恒温保暖箱,采取逐只投喂的办法进行饲养。在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下,环尾狐猴2岁即可进行繁殖交配,发情期为8~9月,妊娠期为5个月,育幼主要由母猴来完成,雄猴可参与育幼,母猴有明显的护食行为。当气温低于15℃时,狐猴进入恒温保暖箱活动。在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下,环尾狐猴的饲养管理需做好防雨、防晒工作,冬季气温低于15℃时需开启恒温保暖设施。在繁殖育幼期 ...
成世清   +5 more
doaj  

人工哺育长颈鹿幼仔的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9
通过采用牛初乳、牛常乳、羊奶粉以及按不同日龄动物生长发育需要添加辅食的方法,对未吃到初乳的3只长颈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除1只长颈鹿幼仔出生时体弱(生母因病在产后10 d死亡),因网瓣胃阻塞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2只长颈鹿幼仔成活,并且生长发育良好。与国内其他动物园人工哺育长颈鹿幼仔的方法相比,通过牛初乳、牛常乳、羊奶粉以及按不同日龄动物生长发育需要添加辅食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喂奶工具及喂奶方式;营造适合幼仔生长发育环境等方法,取得了长颈鹿幼仔人工育幼的成功。本成功育幼 ...
陈海良 李江涛 王振存 孙贵鹏
doaj  

人工哺育幼獐生长发育初探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0
以上海动物园人工哺育的11只幼獐(雄性3,雌性8)为研究对象,收集1—15周龄的体重(Y)、体长(X2)、前后足长(X5,X4)、肩高(X1)、胸围(X3)、耳长(X6)和尾长(X7)8项体尺数据。利用SPSS 18.0计算各体尺的平均值,对所选8项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幼獐的体重增长模型,并对影响体重较大的几项体尺构建回归方程。采用经典动物增长非线性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函数模型和Gauss、幂函数、指数函数对人工哺育幼獐体重生长曲线进行拟合 ...
耿广耀, 刘群秀, 袁耀华
doaj  

大熊猫的行为发育及饲养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3
大熊猫是濒危的孑遗物种,多数时间独居在深山密林里。由于研究野生大熊猫个体行为极为不易,同时饲养管理实践中发现存在行为多样性降低、行为异常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因此,研究大熊猫个体的行为发育特点对了解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圈养大熊猫个体在幼仔、亚成体、成体和老年4个阶段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取食、声音、刻板行为、运动、玩耍、标记等:总结了饲养管理中影响大熊猫行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来源、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等。采取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圈舍面积 ...
周晓   +4 more
doaj  

灰鹦鹉的饲养及繁育初探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2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李洪文   +3 more
doaj  

圈养条件下小熊猫指名亚种旱季的活动规律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1
2008年11~12月,在姚家坪小熊猫繁育基地采用目标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9只圈养小熊猫指名亚种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圈养小熊猫1d大部分时间用于休息(56.2%),其次是运动(25.1%)和采食(9.9%),其余行为分配的时间较短。在行为节律上,休息行为除9:00~9:55外,其余时间均为所占比例最高的行为,出现4个休息高峰,分别为8:00~8:55、11:00~11:55、14:00~14:55和17:00~17:55,在9:00~9:55出现极低值16.3%,此时是运动和采食的高峰;
兰存子   +4 more
doaj  

华南虎幼虎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2
对幼虎肺炎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研究。2009年10月韶关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繁殖的2只华南虎幼虎相继出现胃肠道和肺部感染。出生号102号幼虎由母虎哺乳,8日龄患病,从产房取出发现身体瘦弱,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幼虎死亡后进行了器官切片和病理分析,结果为大叶性肺炎。出生号101号幼虎由人工哺乳,18日龄发病,虎崽发病时进行了X光检查、血样分析和细菌培养,确诊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经药物治疗1周后,病情得到控制,2周后病情痊愈。
李石洲   +4 more
doaj  

斑海豹的人工繁殖和饲养管理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1
以40头斑海豹(雌兽21头,雄兽19头)为研究对象,从2006年开始进行斑海豹的人工繁育试验。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成功繁育了2头、7头和8头斑海豹,成活率分别为33.3%,70.0%和66.6%。同时,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斑海豹的繁殖条件、孕期管理、产前饲养和生产过程管理及幼海豹人工填食、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描述了斑海豹的不同时期的形态和行为变化,并介绍了斑海豹人工繁殖的优化条件。为提高斑海豹人工繁育成活率、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标准提供了基础资料。
韩家波   +6 more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